“ 內(nèi)容摘要: 青蘭產(chǎn)內(nèi)蒙古東北部(博克圖),黑龍江北部(大興安嶺)及新疆北部;生于山地草甸或草原多石處。自中、北歐至蘇聯(lián)(自高加索經(jīng)中亞至西伯利亞)也有。模式標本采自蘇聯(lián)西伯利亞及瑞典。青蘭花期7月。 ”
青蘭為青蘭屬,唇形科,約60種,主要分布于亞洲溫帶,多在高山及半干旱地區(qū),少數(shù)延至中歐及北歐,1種分布于北美,我國約有32種,產(chǎn)東北、華北、西北及西南,有些種類供觀賞用。
青蘭產(chǎn)內(nèi)蒙古東北部(博克圖),黑龍江北部(大興安嶺)及新疆北部;生于山地草甸或草原多石處。自中、北歐至蘇聯(lián)(自高加索經(jīng)中亞至西伯利亞)也有。模式標本采自蘇聯(lián)西伯利亞及瑞典。青蘭花期7月。
形態(tài)特征:青蘭的莖數(shù)個自根莖生出,直立,鈍四棱形,被倒向的小毛,在下部較稀疏,自葉腋生出具有小型葉的短枝。葉無柄或幾無柄,線形或披針狀線形,先端鈍,基部窄楔形,長3.4-6.2厘米,上面及下面中脈疏被小毛或變無毛。
青蘭輪傘花序生于莖上部4-6節(jié),占長度2.5-6厘米,多少密集;苞片長為萼之1/2或更短,卵狀橢圓形,先端銳尖,密被睫毛,花萼長10-12毫米,外面中部以下密被短毛,上部較稀疏,2裂約至2/5處,上唇3裂至本身2/3處。
中齒卵狀橢圓形,較側(cè)齒稍寬,側(cè)齒三角形或?qū)捙樞?,下?裂至本身基部,齒披針形,各齒均先端銳尖,被睫毛,常帶紫色?;ü谒{紫色,長1.7-2.4厘米,外被短柔毛?;ㄋ幈欢倘崦?。
青蘭的栽培技術:9月份日采種,晾干,置陰涼處待播。季節(jié)11月初至中旬,土壤封凍之前。行播,行距寬20cm,播種行溝深5cm。由于種粒較小,播種時種子與干細沙拌勻下種,播后覆土2cm,壓實。
畦狀整地,畦長根據(jù)地塊而定,畦寬1m,利于撫育管理。細致整地,保持播種地平整。翌年,除去行間雜草,出苗前不能澆水,待苗出齊后,小水澆透。如果春季干旱少雨,播種地干裂,可噴灌。在播種苗高約10cm時,在陰天移苗栽培,株行距50cmX50cm,移栽后澆透水,及時中耕除草。
青蘭的繁殖方式:行播,行距寬20cm,播種行溝深5cm。由于種粒較小,播種時種子與干細沙拌勻下種,播后覆土2cm,壓實。在溫室內(nèi),1月下旬至2月上旬均可。
營養(yǎng)袋裝人配方土,澆透水消毒后第3日點播,每袋播2粒種子,20~30d出齊苗。在小苗有三片真葉時可移人大田栽培。移栽在陰天進行,株行距50cmX50cm,移栽后澆透水。
在6月下旬苗高達20cm即可扦插。在1年生或2年生苗采集插穗,采集頂梢長10cm穗,捆把清水浸泡4~6h。扦插在全光噴霧條件下進行,可提高扦插成活率。
扦插基質(zhì)為壤土與細爐渣,比例1:3拌勻消毒。扦插株行距為5cm×10cm,200株/m2。扦插深度插入基質(zhì)內(nèi)5cm,插后連續(xù)噴霧1h,讓基質(zhì)與插穗充分接觸。扦插后20~25d生根,35~40d可移植栽培。
青蘭的文化背景
歷史意義:在中東地區(qū)殉教的圣馬卡雷特之花。自古以來,基督教里就有將圣人與特定花朵連結(jié)在一起的習慣,這因循于教會在紀念圣人時,常以盛開的花朵點綴祭壇所致!
而在中世紀的天主教修道院內(nèi),更是有如園藝中心般的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,久而久之,教會便將366天的圣人分別和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,形成所謂的花歷。當時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歐地區(qū)。
而南歐屬地中海型氣候,極適合栽種花草。青蘭就是被選來祭祀公元303年,在中東殉教的圣馬卡雷特。它屬于紫蘇科,是耐寒性、多年生草本植物,產(chǎn)地從北美洲棋越大西洋,并遍布英國。
這是一種富趣味性的植物。盛開的花朵如果朝某個方向彎曲,整株植物會維持這種狀態(tài)生長下去。因此,這種花又叫“順從草”,花語就是“順從”。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,喜歡順從他人。
尤其對長輩或上司,更是百依百順,頗受長官的疼愛。不過,一旦和長輩或上司結(jié)婚,反而會他們感到驚訝不已,原來在柔順的外表下隱藏著強烈的自我主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