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(nèi)容摘要: 蒲公英頭狀花序,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(jié)成的絨球,花開后隨風(fēng)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,據(jù)說誰能找到紫色的蒲公英誰就能得到完美的愛情。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、蒲公英素、膽堿、有機酸、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(yǎng)成分。 ”
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、婆婆丁、華花郎等。蒲公英為菊科,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根圓錐狀,表面棕褐色,皺縮,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,基部漸狹成葉柄,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,花葶上部紫紅色,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;
頭狀花序,總苞鐘狀,瘦果暗褐色,長冠毛白色。蒲公英頭狀花序,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(jié)成的絨球,花開后隨風(fēng)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,據(jù)說誰能找到紫色的蒲公英誰就能得到完美的愛情。
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、蒲公英素、膽堿、有機酸、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(yǎng)成分。有利尿、緩瀉、退黃疸、利膽等功效。蒲公英可生吃、炒食、做湯,是藥食兼用的植物。蒲公英花期4~9月,果期5-10月。
形態(tài)特征:蒲公英花葶1至數(shù)個,與葉等長或稍長,高10-25厘米,含白色乳汁,上部紫紅色,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;頭狀花序直徑約30-40毫米;總苞鐘狀,長12-14毫米,淡綠色;
總苞片2-3層,外層總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,長8-10毫米,寬1-2毫米,邊緣寬膜質(zhì),基部淡綠色,上部紫紅色,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狀突起;內(nèi)層總苞片線狀披針形。
長10-16毫米,寬2-3毫米,先端紫紅色,具小角狀突起;舌狀花黃色,舌片長約8毫米,寬約1.5毫米,邊緣花舌片背面具紫紅色條紋,花藥和柱頭暗綠色。
蒲公英瘦果倒卵狀披針形,暗褐色,長約4-5毫米,寬約1-1.5毫米,上部具小刺,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,頂端逐漸收縮為長約1毫米的圓錐至圓柱形喙基,喙長6-10毫米,纖細(xì);冠毛白色,長約6毫米。
生長習(xí)性:蒲公英雖然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(yán)格,但是它還是喜歡肥沃、濕潤、疏松、有機質(zhì)含量高的土壤。蒲公英抗病抗蟲能力很強,一般不需進行病蟲害防治,廣泛生于中、低海拔地區(qū)的山坡草地、路邊、田野、河灘。
蒲公英的早春栽培技術(shù)
種子準(zhǔn)備:蒲公英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,野生條件下二年生植株就能開花結(jié)籽,初夏為開花結(jié)籽期,每株開花數(shù)隨生長年限而增多,有的單株開花數(shù)達20個以上,優(yōu)良品種單株開花數(shù)量可高達100多個,開花后經(jīng)13-15d種子即成熟。
花盤外殼由綠變?yōu)辄S綠,種子由乳白色變成褐色時即可采收,切不要等到花盤開裂時再采收,否則種子易飛散失落損失較大。一般每個頭狀花序種子數(shù)都在100粒以上。大葉型蒲公英種子千粒重為2g左右,小葉型蒲公英種子千粒重為0.8-1.2克左右。
采種時可將蒲公英的花盤摘下,放在室內(nèi)存放后熟一天,待花盤全部散開,再陰干1-2d至種子半干時,用手搓掉種子尖端的絨毛,然后曬干種子備用。
在蒲公英野生資源豐富的地方,也可直接挖取野生蒲公英的根用于栽培。通常在10月份,挖根后集中栽培于大棚中,株行距8×3cm,栽后澆足水,至次年2月即可萌發(fā)新葉,這時再施一次有機肥,生長到一定程度即可采葉上市。
整地施肥:選肥沃、疏松、排水良好、有機質(zhì)含量高的沙質(zhì)土壤進行播種,播前深翻整地。施農(nóng)家肥3000-4000kg/666.7平方米,混合過磷酸鈣15kg/666.7平方米,均勻地撒到地面上。深翻地20-25cm,整平耙細(xì),做平畦寬1.2-1.5m、長10m、起20cm高小壟,精細(xì)整畦,畦內(nèi)開溝進行條播。
播種:蒲公英生長適宜溫度為20-25℃,但也耐-30℃低溫,3月下旬-4月上旬開始播種,品種有“銘賢一號”“法國厚葉管花蒲公英”等。播前將適量細(xì)沙與種子拌均勻,在畦內(nèi)開淺溝,溝距12cm,溝寬10cm,行距30cm。
然后將種子播在溝內(nèi),播種后覆土,土厚0.3-0.5cm,播量0.5-1.0kg/666.7平方米。播種時要求土壤濕潤,如土壤干旱,在播種前兩天澆透水。播種后為了保溫、保濕和提高出苗速度,應(yīng)覆地膜于畦上,4-5d出苗后再取下地膜。
為提早出苗可采用溫水燙種催芽處理,即將種子置于50-55℃溫水中,攪動至水涼后,再浸泡8h,撈出種子包于濕布內(nèi),放在25℃左右的地方,上面用濕布蓋好,每天早晚用溫水澆1次,約3-4d種子萌動即可播種。
間苗、定苗:出苗10d左右結(jié)合中耕進行間苗,株距3-5cm;出苗20d后定苗,株距8-10cm,保苗700-1000株/平方米。
肥水管理:出苗10d左右要及時中耕鋤草并加強肥水管理。生長期追肥1-2次,追施尿素10-15kg/666.7平方米,磷酸二氫鉀8-10kg/666.7平方米。
病蟲害防治:蒲公英一般沒有病害。蟲害有地老虎、蠐螬等地下害蟲,多在苗期危害,可用90%敵百蟲1000倍液灌根防治。
采收:蒲公英莖葉再生能力強,可一次播種多茬采收。當(dāng)葉片達10-15cm時,即可沿地表2cm處平行收割,收割時割大株,留中小株,綁成小捆上市。也可采摘外層大葉供食,或刀割心葉以外葉片。
一般產(chǎn)量露地栽培,平均每平方米產(chǎn)0.8-1.0kg;大棚栽培,平均每平方米產(chǎn)1.2-1.7kg;溫室栽培,平均每平方米產(chǎn)1.5-2.4kg,經(jīng)濟效益可觀。
多年生植株的田間管理:蒲公英植株生育年限越長,根系越發(fā)達,地上植株生長也越繁茂,收獲的產(chǎn)品產(chǎn)量高、品質(zhì)好。因此,生產(chǎn)上應(yīng)進行多年生栽培。多年生栽培的地塊,要注意多次拔除雜草,并在生長季節(jié)加強水肥管理,適時采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