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(nèi)容摘要: 蘆薈原產(chǎn)于地中海、非洲,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據(jù)考證的野生蘆薈品種300多種,主要分布于非洲等地。蘆薈頗受大眾喜愛,主要因其易于栽種,為花葉兼?zhèn)涞挠^賞植物。 ”
蘆薈是一種百合科草本植物,它是多年生百合科肉質(zhì)草本植物。蘆薈葉簇生,呈座狀或生于莖頂,葉常披針形或葉短寬,邊緣有尖齒狀刺。花序為傘形、總狀、穗狀、圓錐形等,色呈紅、黃或具赤色斑點,花瓣六片、雌蕊六枚?;ū换慷噙B合成筒狀。
蘆薈原產(chǎn)于地中海、非洲,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據(jù)考證的野生蘆薈品種300多種,主要分布于非洲等地。蘆薈頗受大眾喜愛,主要因其易于栽種,為花葉兼?zhèn)涞挠^賞植物。
可食用的品種只有六種,而當中具有藥用價值的蘆薈品種主要有:洋蘆薈 (又名巴巴多斯蘆薈或翠葉蘆薈 Aloe Barbadensis/Aloe Vera),庫拉索蘆薈(原產(chǎn)于非洲北部地區(qū),目前西印度群島有廣泛栽培,我國亦有栽培),好望角蘆薈(分布于非洲南部),元江蘆薈等。
蘆薈可以當護膚品,蘆薈膠對蚊叮有一定的止癢作用。它的特征成分是蘆薈蒽醌等,蘆薈由于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(zhì),在中國民間就被作為美容、護發(fā)和治療皮膚疾病的天然藥物。含有豐富的多糖、蛋白質(zhì)、氨基酸、維生素、活性酶及對人體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。
形態(tài)特征:蘆薈為常綠、多肉質(zhì)的草本植物。莖短、葉近簇生或稍二列(幼小植株),肥厚多汁,條狀披針形,粉綠色,長15-35厘米,基部寬4-5厘米,頂端有幾個小齒,邊緣疏生刺狀小齒。
花葶高60-90厘米,不分枝或有時稍分枝;總狀花序具幾十朵花;苞片近披針形,先端銳尖;花點垂,稀疏排列,淡黃色而有紅斑;花被長約2.5厘米,萼片先端稍外彎;雄蕊與花被近等長或略長,花柱明顯伸出花被外。
蘆薈葉簇生呈座狀或生于莖頂,葉常披針形或葉短寬,邊緣有尖齒狀刺?;ㄐ驗閭阈巍⒖偁?、穗狀、圓錐形等,色呈紅、黃或具赤色斑點,花瓣六片、雌蕊六枚,花被基部多連合成筒狀。
蘆薈屬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(qū),葉肥厚多汁,葉面光滑油潤,簇生于短莖上,呈座狀或生于莖頂,葉常披針形或葉短寬,葉緣有刺狀細齒有或無斑紋,四季蔥翠碧綠,常不結(jié)實,給人以樸實無華的感覺。蘆薈12月至翌年3月開花。
生長習性:蘆薈以透水透氣性能好,有機質(zhì)含量高,PH值在6.5-7.2。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,不易板結(jié)的疏松土質(zhì)中。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,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。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(zhì)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,腐爛壞死,但過多沙質(zhì)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(yǎng)分的流失,使蘆薈生長不良。
喜光,耐半陰,忌陽光直射和過度蔭蔽。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,需要注意的是,初植的蘆薈還不宜曬太陽,最好是只在早上見見陽光,過上十天半個月它才會慢慢適應在陽光下茁壯成長。
蘆薈怕寒冷,它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環(huán)境中。適宜生長環(huán)境溫度為20-30℃,夜間最佳溫度為14-17℃。在5℃左右停止生長,0℃時,生命過程發(fā)生障礙,如果低于0℃,就會凍傷葉肉受凍全部萎蔫死亡。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-35℃,濕度為45-85%。
蘆薈的作用用途
保濕作用:蘆薈中能含的氨基酸和復合多糖物質(zhì)構成有天然保濕因素(NMF)。這種天然保濕因素,能夠補充皮膚中損失掉的部分水分,恢復膠朊蛋白的功能,防止面部皺紋,保持皮膚光滑、柔潤、富有彈性。
由于蘆薈中含有多糖及多種單糖,加上痕跡量乳酸鎂的存在,使蘆薈凝膠具有天然的濕潤性能,并延緩水分從化妝品膏霜和香波中散失的速率。經(jīng)實驗證明,在水包油乳劑中,加蘆薈凝膠能延緩水分的蒸發(fā)速率。蘆薈凝膠能增進水分滲透,它能滲入皮膚表層,使水分直接進入組織。
蘆薈凝膠增加對皮膚的滲透是由于水解,咬合及增加化合物的溶解度,使其增進對皮膚的滲透。而多糖及粘漿作為咬合封層形成堅固的覆蓋層,能阻止皮膚表層水分的蒸發(fā)。 經(jīng)過調(diào)查,蘆薈凝膠可在各種產(chǎn)品中應用。已經(jīng)指出,蘆薈凝膠顯然能在潤濕產(chǎn)品中應用。
凝膠不但能與陰離子而且也能與非離子,陽離子體系相容共存。在肥皂中加入蘆薈凝膠是格外有意義的想法。它的作用是使肥皂起清潔作用而不使皮膚干燥。由于凝膠的溫和性質(zhì),所制成的肥皂不具有刺激的危險。蘆薈剃須膏是多糖類在肥皂型產(chǎn)品中的又一個應用。
在推薦配方4中,凝膠即起潤滑劑作用又起保濕劑作用。由于蘆薈的粘稠性,差不多象硅類那樣可以用來作為皮膚和胡須間的保護層。在解除灼傷噴霧品方面,凝膠已在許多產(chǎn)品中應用,除了所稱的愈傷之外,還能在損傷的皮膚上保持濕潤,而濕潤是愈傷的基本條件。
一種已證明效果良好的極其簡單的產(chǎn)品,是一種由列多因鹽酸鹽(Lidocaine HCl)和蘆薈凝膠組成的解除燒傷噴霧品,它是一種基本的產(chǎn)品,在人們心目中,它是天然品,而不是醫(yī)藥品。 這些僅是能夠使用蘆薈凝膠產(chǎn)品的少數(shù)幾個類型。蘆薈凝膠可單獨或和其它原料一起使用于需要溫和濕潤的任何系統(tǒng)中。因此蘆薈凝膠是各種化妝品中理想的天然潤膚保濕因子。
功效:蘆薈有抗菌、消炎和緩瀉的作用,可以排毒養(yǎng)顏,對青春痘有較好的療效。再國外曾遇到多名患青春痘的少女,用鮮蘆薈葉切面涂抹患處,連用1周多獲痊愈。鮮葉切面的汁液含黏多糖、蛋白質(zhì)、維生素C,涂抹再皮膚上可滲透至皮下,且可維持26-36小時。蘆薈可幫助收斂皮膚,防止皺紋產(chǎn)生。
蘆薈的病害防治:蘆薈常見病害主要有炭疽病、褐斑病、葉枯病、白絹病及細菌性病害。家庭盆栽蘆薈,對病害宜采取預防為主,在病害發(fā)生前選擇抗病品種和優(yōu)質(zhì)無病害種苗,其觀賞價值已下降。
病害預防:在病害未發(fā)生前,或已發(fā)病的植株去除帶病部位后,將0.5~0.8的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(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銅和石灰各0.5~0.8公斤)施于蘆薈葉面,可有效預防、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。
病害治療:病害發(fā)生后,用內(nèi)吸傳導的治療劑如托布津、瑞毒霉等,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鏈霉素、農(nóng)用鏈霉素、春雷霉素、井岡霉素等直接施用,能殺死蘆薈體內(nèi)的病原菌,控制病害蔓延。
蘆薈銹?。?/strong>肉質(zhì)葉上產(chǎn)生黃褐色病斑。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,裸露后呈紅褐色,粉狀。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,破裂后呈黑褐色。病原物:Uromycesaloes(Cooke)Magnus,又稱蘆薈單胞銹菌。侵染途徑: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隨病株殘體留在土壤表面越冬。
越冬后的孢子,在適宜的環(huán)境下,萌發(fā)產(chǎn)生擔孢子,借氣流傳播到葉片上,產(chǎn)生芽管侵入為害,先后在受害部位形成性孢子器和銹孢子器。銹孢子成熟后,借氣流傳播,萌發(fā)后再侵入危害害,之后在寄主被害部產(chǎn)夏孢子堆和夏孢子。
夏孢子成熟后又借氣流傳播,重復侵染。直至生長后期或天氣轉(zhuǎn)涼時,在病部形成冬孢子堆和冬孢子,然后越冬。發(fā)生條件:銹病的發(fā)生與氣候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,在日平均氣溫27℃-32℃,天氣多雨,濕度大,銹病會嚴重發(fā)生。防治方法:清除田間病殘體,集中燒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