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(nèi)容摘要: 一叢叢孝順竹,或近或遠,亦濃亦淡,美得超凡脫俗!不僅從寶雞越秦嶺入川所體驗的驚心動魄、也不僅訪青城、游樂山、登峨眉激發(fā)的萬丈豪情、還因為自樂山舟行重慶,岷江兩岸的鳳凰竹如詩如畫啊。 ”
孝順竹,禾木科刺竹屬。灌木型叢生竹,地下莖合軸叢生。竹稈密集生長,稈高2~7米,徑1~3厘米。幼稈微被白粉,節(jié)間圓柱形,上部有白色或棕色剛毛。稈綠色,老時變黃色,梢稍彎曲。枝條多數(shù)簇生于一節(jié),每小枝著葉5-10片。
葉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,頂端漸尖,葉表面深綠色,葉背粉白色,葉質(zhì)薄。原產(chǎn)中國,主產(chǎn)于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西南等省區(qū)。多生在山谷間,小河旁。長江流域及以南栽培能正常生長。山東青島有栽培,是叢生竹中分布最北緣的竹種。
原產(chǎn)于中國、東南亞及日本;中國華南、西南直至長江流域各地都有分布。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排水良好、濕潤的土壤,是叢生竹類中分布最廣、適應(yīng)性最強的竹種之一,可以引種北移。
竹稈青綠,葉密集下垂,姿態(tài)婆娑秀麗,在中國長江以南多栽培于庭園供觀賞,或種植宅旁作緣籬用,也常在湖邊、河岸栽植。稈材柔韌,為優(yōu)良的造紙原料,可代繩索擁扎腳手架。用稈所削刮成的竹絨是填塞木船縫隙的最佳材料。竹葉供藥用,有解熱、清涼和治療流鼻血之效。
形態(tài)特征:孝順竹竿高4-7米,直徑1.5-2.5厘米,尾梢近直或略彎,下部挺直,綠色;節(jié)間長30-50厘米,幼時薄被白蠟粉,并于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,后者在近節(jié)以下部分尤其較為密集,老時則光滑無毛,竿壁稍薄;節(jié)處稍隆起,無毛;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節(jié)即開始,數(shù)枝乃至多枝簇生,主枝稍較粗長。
竿籜幼時薄被白蠟粉,早落;籜鞘呈梯形,背面無毛,先端稍向外緣一側(cè)傾斜,呈不對稱的拱形;籜耳極微小以至不明顯,邊緣有少許繸毛;籜舌高1-1.5毫米,邊緣呈不規(guī)則的短齒裂;籜片直立,易脫落,狹三角形,背面散生暗棕色脫落性小刺毛,腹面粗糙,先端漸尖,基部寬度約與籜鞘先端近相等。
末級小枝具5-12葉;葉鞘無毛,縱肋稍隆起,背部具脊;葉耳腎形,邊緣具波曲狀細長繸毛;葉舌圓拱形,高0.5毫米,邊緣微齒裂;葉片線形,長5-16厘米,寬7-16毫米,上表面無毛,下表面粉綠而密被短柔毛,先端漸尖具粗糙細尖頭,基部近圓形或?qū)捫ㄐ巍?
生長習(xí)性:孝順竹為南方暖地竹種,主產(chǎn)廣東、廣西、福建等省,江蘇、浙江、安徽南部栽植亦能正常生長。系叢生竹類中之較為耐寒者。 性好高爽,適生于溫暖濕潤、背風(fēng)、土壤深厚之環(huán)境中。
孝順竹的栽培技術(shù):一般采用母竹移栽法,種植最宜在3月間,選擇生長健壯、大小適中、無病蟲害、稈莖芽眼肥大、須根發(fā)達的1、2年生的母竹。挖掘時,要連蔸帶土3-5稈為一叢挖起。母竹留枝2-3盤,其余截去,及時種植,否則應(yīng)放在陰涼避風(fēng)處澆水保濕,遠距離運輸應(yīng)妥善包裝,防止損傷根眼及振蕩宿土。
由于孝順竹地下莖節(jié)間短縮,向外延伸慢,栽植密度應(yīng)比散生竹要大,栽前穴底先填細土施腐熟的廄肥,與表土拌勻,將母竹放下,分層蓋土壓實,務(wù)使鞭根與土壤密接,澆定根水,覆土比母竹原著土略深2-3厘米。也可移蔸栽植,即削去竹稈,只栽竹蔸。
孝順竹的作用用途:孝順竹可栽在道路兩旁或圍墻邊緣作綠籬或叢植庭園觀賞。竹稈叢生,四季青翠,姿態(tài)秀美,宜于宅院、草坪角隅、建筑物前或河岸種植。若配置于假山旁側(cè),則竹石相映,更富情趣??墒秤?。
觀賞價值:又名鳳凰竹、蓬萊竹、慈孝竹。桿高2-7米,徑1-3厘米,綠色,老時變黃色,喜溫暖濕潤氣候,排水良好濕潤土壤,是叢生竹類中分布最廣,適應(yīng)性最強的 竹種之一,可以引種北移。本種桿青綠色,枝葉密集下垂,形狀優(yōu)雅、姿態(tài)秀麗,為傳統(tǒng)觀賞葉竹種。
多栽培于庭院供觀賞,在庭院中可孤植、群植,作劃分空間的高籬;也可在大門內(nèi)外入口角道兩側(cè)列植、對植;或散植于寬闊的 庭院綠地;還可以種植于宅旁作基礎(chǔ)綠地中作緣籬用。也常見在湖邊、河岸栽植。
若配置于假山旁側(cè),則竹石相映,更富情趣。鳳凰竹生長在園林里并不特別引人注目,可生長在原野給人感覺就不一樣了。印象最深的,是岷江兩岸的鳳凰竹,當倚在船尾眺望岷江兩岸,清晨薄霧迷漫的田野上。
一叢叢鳳凰竹,或近或遠,亦濃亦淡,美得超凡脫俗!不僅從寶雞越秦嶺入川所體驗的驚心動魄、也不僅訪青城、游樂山、登峨眉激發(fā)的萬丈豪情、還因為自樂山舟行重慶,岷江兩岸的鳳凰竹如詩如畫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