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(nèi)容摘要: 佛手的葉色澤蒼翠,四季常青。佛手的果實色澤金黃,香氣濃郁,形狀奇特似手,千姿百態(tài),讓人感到妙趣橫生。佛手不僅有較高的觀賞價值,被稱為“果中之仙品,世上之奇卉”,雅稱“金佛手”。 ”
佛手又名九爪木、五指橘、佛手柑。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。主產(chǎn)于閩粵、川、江浙等省的佛手,其中浙江金華佛手最為著名,被稱為“果中之仙品,世上之奇卉”,雅稱“金佛手”。
佛手的葉色澤蒼翠,四季常青。佛手的果實色澤金黃,香氣濃郁,形狀奇特似手,千姿百態(tài),讓人感到妙趣橫生。佛手不僅有較高的觀賞價值,而且具有珍貴的藥用價值、經(jīng)濟(jì)價值。
形態(tài)特征:佛手的總狀花序有花達(dá)12朵,有時兼有腋生單花;花兩性,有單性花趨向,則雌蕊退化;花瓣5片,長1.5-2厘米;雄蕊30-50枚;花柱粗長,柱頭頭狀。子房在花住脫落后即行分裂,在果的發(fā)育過程中成為手指狀肉條。
佛手為單葉,稀兼有單身復(fù)葉,則有關(guān)節(jié),但無翼葉;葉柄短,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6-12厘米,寬3-6厘米,或有更大,頂部圓或鈍,稀短尖,葉緣有淺鈍裂齒。佛手是香櫞的變種之一。是不規(guī)則分枝的灌木或小喬木。新生嫩枝、芽及花蕾均暗紫紅色,莖枝多刺,刺長達(dá)4厘米。
佛手的果實手指狀肉條形,重可達(dá)2000克,果皮淡黃色,粗糙,果皮甚厚,難剝離,內(nèi)皮白色或略淡黃色,棉質(zhì),松軟,瓢囊10-15瓣,果肉無色,近于透明或淡乳黃色,爽脆,味酸或略甜,有香氣;種子小,平滑,子葉乳白色,多或單胚。通常無種子。佛手的花期4-5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佛手為熱帶、亞熱帶植物,喜溫暖濕潤、陽光充足的環(huán)境,佛手-原植物不耐嚴(yán)寒、怕冰霜及干旱,耐陰,耐瘠,耐澇。以雨量充足.冬季無冰凍的地區(qū)栽培為宜。最適生長溫度22~24℃,越冬溫度5℃以上,年降水量以1000~1200mm最適宜,年日照時數(shù)1200~1800小時為宜。
適合在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富含腐殖質(zhì)、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、沙壤土或粘壤土中生長。在廣東省主產(chǎn)區(qū)的高要市及德慶縣,年平均氣溫22℃,最冷月的1月平均氣溫為13.2℃,極端最低氣溫為-1℃。
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為28.6℃,年平均降水量為1600mm左右,全年日照時數(shù)為1815小時。在排水良好、肥沃的稻田,土壤呈微酸性,生長良好,產(chǎn)量較高、較穩(wěn)。佛手喜溫暖濕潤,陽光充足,緩坡,土厚約30cm,微酸性,沙壤,排水良好,較肥沃處。
佛手的繁殖方式:佛手扦插、嫁接、高壓繁殖均可。扦插時間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,從健壯母株上剪取枝條為插穗,約1個月可發(fā)根,兩個月發(fā)芽,發(fā)芽后即可定植。也可用長枝扦插,取3~4年健壯枝條,剪成長50cm作插穗。
插條準(zhǔn)備:扦插前應(yīng)選7~8年生健壯的母樹,剪去生長旺盛,無病蟲害的老健枝條,剪除葉片及頂端嫩梢,截成長17~20cm的插條,扦插的成活率在90%以上,苗子生長也很健壯。凡幼樹枝條或徒長枝,不可用。因這類枝條栽後常常不易結(jié)果。
整地扦插:苗床最好選擇土壤較厚的沙土,以便將來取苗。地選好後,深耕耙細(xì),施人畜糞水,作成寬1.3m的高畦,畦溝寬約30cm,深約20cm。
春季2~3月及秋季8~9月均可扦插,以秋季扦插最好。秋季扦插當(dāng)年就可長根,第二年春季發(fā)芽後生長迅速;插時在畦上開橫溝,溝距23~27cm;按株距15~17cm將插條插入溝入,切不可插倒。通常每畝約需插條12000~15000根。插後覆土壓實,使先端一個芽苞露出土面,土干要淋水。
苗期管理:插後要隨時澆水灌溉;并要搭棚遮蔭,雨水多時要做好排水工作。苗高7~10cm時,將叢生的弱苗除去,每株只留壯苗一根。及時除草,追施清淡人畜糞水或硫酸銨3~4次,培育一年即可移栽。
嫁接繁殖:在春秋兩季進(jìn)行。用香櫞或檸檬作砧木較好,砧木一般用扦插或播種繁殖。
靠接法:8~9月上旬進(jìn)行,砧木選莖部直徑2~3cm,根系發(fā)達(dá),生長健壯的4~5年生植株,在莖基部分枝的下面切去分枝,僅留一個分枝,再在切去分枝部位的一邊向下削去一些皮層。
然後選上一年春季或秋季發(fā)生的枝條作接穗,粗細(xì)和砧木相似,長5~7cm,在接穗下部的一邊亦削去下面的部分皮層,再將砧木的切面靠在接穗的切面上,使兩面密合、中部用塑料薄膜縛緊,約一周后即能愈合。愈後後剪去接口以上的砧木部分。
切腹接法:在3月上、中旬將砧木在地面以上5~7cm處剪平,用嫁接刀削光,選光滑部分稍帶木質(zhì)處作斜切面,深1~1.5cm。接穗要留2~3個芽,并將下端削成1~1.5cm長的楔形。
然后將砧木切口一邊與接穗切皮對直,緊密地插入砧木之切口內(nèi),用塑料薄膜捆扎,一般半月後就愈合并抽芽出長。這時須松土除草。45~60天后,開始抽梢,此時須將包扎物除去,否則新梢易彎曲。
整地、定植:扦插苗或嫁接苗培育一年后,幼苗高達(dá)50cm時,春秋兩季都可定植,以2月份氣溫開始轉(zhuǎn)暖,新芽即將萌發(fā)時較好。一般熟地,先理好四周排水溝,按株行距各約3m挖窩,若利用田邊地角栽種可稍密。
窩徑50cm左右,深30cm,窩內(nèi)泥土要細(xì),最好用三角形排列。每窩栽苗一株,必須栽正,須根向四面伸展,用細(xì)土壅根,向上輕提數(shù)次,使根與土壤緊接,再覆蓋細(xì)土踩實,最後覆土稍高於地面。
田間管理:栽後每年中耕除草、追肥3次。第一次春肥在現(xiàn)蕾以前,第二次春肥在夏至前後,肥料一般以人畜糞水和菜餅為主,在第二次追肥時,有的地區(qū)用250g尿素加500g過磷酸鈣混合加水100倍,用噴霧器進(jìn)行一次根外追肥,促進(jìn)樹勢旺盛及果實肥大。
第三次冬肥在10~11月佛手采完後,重施較濃肥料,以菜餅、牛馬糞、過磷酸鈣堆漚之後施用最好。主產(chǎn)區(qū)群眾經(jīng)驗,佛手冬肥最關(guān)鍵,冬眠可使佛手越冬期不掉葉子,次年春即開始開花。
若冬肥不足,越冬期葉子掉了,次年春才開始和或者、開花,夏季果實不多,影響產(chǎn)量。根據(jù)佛手的根多橫向生長,其側(cè)根和主根入土淺的特點(diǎn),中耕不宜深挖,以免傷根.冬季應(yīng)進(jìn)行覆土雍兜一次。佛手開花期,可將多余花和雄花打下去,每一短枝只留1~2朵。或待結(jié)出幼果時,再摘去更為保險。
佛手的作用用途
觀賞價值:金佛手的觀賞價值不同于一般的盆景花卉。佛手潔白、香氣撲鼻,并且一簇一簇開放,十分惹人喜愛。到了果實成熟期,它的形狀猶如伸指形、握拳形、拳指形、手中套手形…狀如人手,惟妙惟肖。成熟的金佛手顏色金黃,并能時時溢出芳香。掛果時間長,有3~4個月之久,甚至更長,可供長期觀賞佛手花朵。
園林用途:佛手在中國南方各省區(qū)多栽培于庭院或果園中。果皮和葉含有芳香油,有強(qiáng)烈的鮮果清香,為調(diào)香原料;果實及花朵均供藥用。佛手的果實色澤金黃,香氣濃郁,形狀奇特似手,千姿百態(tài),讓人感到妙趣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