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(nèi)容摘要: 白雪姬養(yǎng)殖時需要確保每天5個小時以上的散射光照時間,在春秋兩季,等到土壤變干時,就需要澆水,在夏季和冬季減少澆水量,每隔一個月施加一次腐熟發(fā)酵的稀釋液肥,每隔3~4個月,對白雪姬進行一次松土,及時修剪掉過長的枝干和枯萎的葉片。 ”
白雪姬,屬鴨跖草科,鴨跖草屬,多年生肉質(zhì)草本植物,植株叢生,莖直立或稍匍匐,高15~20厘米,短粗的肉質(zhì)莖硬而直,被有濃密的白色長毛。宜溫暖、濕潤的環(huán)境和充足而柔和的陽光,耐半陰和干旱,不耐寒,忌烈日曝曬和盆土積水。原產(chǎn)中南美洲的危地馬拉、伯利茲、墨西哥等國。
一、剛買的白雪姬怎么處理
1-脫盆洗根
白雪姬剛買回來后,需要給它脫盆洗根。首先將花盆內(nèi)壁周圍的土松一松,讓植株和盆壁分離開。然后將植株從花盆中取出,放到裝滿清水的盆中,讓盆土吸水后自然脫落。如果有粘連的細土,將其洗掉即可。
2-修根消毒
給白雪姬洗完根后,需要適當修剪一下。找一把剪刀,用酒精消消毒,然后把它的老根和死根全部剪掉,如果有腐爛的地方,也需要剪除。修剪過后,可以在傷口上噴灑多菌靈,以防其感染。
3-上盆栽種
找一個大小合適的花盆,用腐葉土、園土和粗沙配制盆土,并加入少量的骨粉作為基肥。將白雪姬放入花盆中,用盆土將其填滿即可。填土時可以適當上提,讓根部和土壤緊密貼合。
二、白雪姬的養(yǎng)殖方法
白雪姬一般是通過分枝的方式進行繁殖。溫度需要控制在20~25℃之間,將生長茂盛的白雪姬母株,從土壤中挖出,清理掉植株根系上的土壤,將其分割成小株,然后把小株放置到另外的花盆中種植。養(yǎng)殖白雪姬時,需要確保每天5個小時以上的散射光照時間。在夏季要做好遮陰措施,防止植株葉片被灼傷,也可以將植株移置到通風陰涼的地方培養(yǎng)。在冬季可以將植株移置到8℃以上的室內(nèi)進行培養(yǎng)。
白雪姬在春秋兩季,等到土壤變干時,就需要澆水,澆到水從盆底流出。在夏季和冬季,減少澆水量,避免土壤底部積水過多,導(dǎo)致植株根系腐爛。每隔一個月施加一次腐熟發(fā)酵的稀釋液肥。每隔3~4個月,對白雪姬進行一次松土,可以在土壤中加入少量的骨粉作為基肥。在白雪姬的生長過程中,及時修剪掉白雪姬上過長的枝干和枯萎的葉片。每隔1~2年,對白雪姬進行一次換盆,換盆時只需要換一般的新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