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(nèi)容摘要: 黑葉觀音蓮是一種有毒物質(zhì),從根系到它的葉片均含有毒素,其中它的莖干含有的毒素最多,在養(yǎng)殖的過程中一定要謹慎,特別是家中有幼童或是寵物的,可將其擺放在他們觸碰不到的位置,每次給植株剪葉以及換盆的時候最好是佩戴著手套進行。 ”
黑葉觀音蓮為天南星科海芋屬植物,原生地為亞洲熱帶。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地下部分具肉質(zhì)塊莖,并容易分蘗形成叢生植物,葉為箭形盾狀,葉背面為紫色,花為佛焰花序,從莖端抽生,喜溫濕潤、半陰的生長環(huán)境。此植物雖有觀賞價值,但有毒性,盡量少接觸。
一、是否有毒
黑葉觀音蓮是一種有毒物質(zhì),從根系到它的葉片均含有毒素,其中它的莖干含有的毒素最多,在養(yǎng)殖的過程中一定要謹慎,特別是家中有幼童或是寵物的,可將其擺放在他們觸碰不到的位置,每次給植株剪葉以及換盆的時候最好是佩戴著手套進行。
二、養(yǎng)殖方法
1-土壤要求
盆栽黑葉觀音蓮一般選用15-20厘米高的花盆作為生長容器。最好在花盆底部墊一些碎石磚塊,可以為觀音蓮增加通透性。土壤宜選擇排水好、肥沃、疏松的腐葉土或泥炭土為佳。
2-溫度和光照條件
由于黑葉觀音蓮喜溫暖、半陰的生長習性,切忌進行強光暴曬。生長適溫在25~30℃之間,越冬溫度為15℃以上。
3-濕度條件
保持盆土濕潤是黑葉觀音蓮生長的必備條件之一。,空氣濕度宜維持在70%~80%,有利于葉片的生長發(fā)育。經(jīng)常澆水的同時,記得控制用量,避免因長期積水而導致爛根。
4-施肥情況
5~9 月生長旺盛期,每半月應施肥一次,選擇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鉀的復合肥。
三、繁殖方式
1-分株繁殖
這是黑葉觀音蓮最常用的繁殖方法。一般在春夏氣溫較高尤其是4-5月的時候,將母株從盆中取出,沿塊莖分離處分割,分離子株,盡量小心細心,減少對根系的傷害,然后分別在盆中栽種,如果在剝開塊莖的過程中不慎造成了傷口,可以使用硫磺粉進行消毒,或者是用草木灰涂抹處理,以防止栽種時因受濕而腐爛。栽培以富含有機質(zhì)的腐葉土或砂質(zhì)壤土最佳,宜置于陰濕環(huán)境中使其成長。
2-葉插繁殖
觀察母株的生長情況,選擇幾片顏色濃綠,生長得較健康的黑葉觀音蓮葉片,將其平放在準備好的營養(yǎng)土中,靜等一段時間之后,當發(fā)現(xiàn)葉片上開始長出新生的葉芽和根系,就可以將根部移交到土壤中進行后續(xù)的正常培育。
3-組培繁殖
可選擇黑葉觀音蓮的葉片、葉柄或塊莖作為外植體。將葉片切成小塊,約5平方毫米左右或?qū)K莖分切,每塊均帶有芽眼進行接種,再經(jīng)過酒精、無菌水的消毒,然后用營養(yǎng)液進行培養(yǎng),幼苗長成后即可移置于正常的栽培環(huán)境中。
4-播種繁殖
從成熟開花的黑葉觀音蓮處采集所需的種子,將其放置在溫暖濕潤的適宜環(huán)境中生,待到幼苗長成后即可移植到盆栽中,不過觀音蓮種子的獲取比較困難,因而這種方法不便推行,可行性較低。
四、黑葉觀音蓮病蟲害防治
1-灰霉病
生活中黑葉觀音蓮的病蟲害及其防治有哪些,養(yǎng)殖過程中黑葉觀音蓮容易患有灰霉病,病癥期初葉片上會長有褐黑色斑點,若是不及時的進行治療,植株會逐漸的枯萎,在病癥初期需使用1000倍的59%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進行噴灑治療。
2-莖腐病
黑葉觀音蓮在高溫以及潮濕的環(huán)境中容易患有莖腐病,會使植株逐漸的腐爛枯死,此時需將黑葉觀音蓮移入至陰涼的環(huán)境中,并保持干燥的環(huán)境,之后使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兌水稀釋1000倍進行噴灑。
3-切根蟲
切根蟲主要是危害黑葉觀音蓮的根系以及葉片,使葉子出現(xiàn)破損現(xiàn)象,并根系開始逐漸腐爛,若是不及時的進行治療,植株會逐漸的死亡,在發(fā)病的初期可使用噴敵百蟲進行噴殺,之后將腐爛嚴重的葉片以及根系修剪掉。
4-蚜蟲
蚜蟲也是黑葉觀音蓮常見的一種病害,會吸食葉片中的營養(yǎng)成分,使葉片逐漸的發(fā)黃,對植株的危害也比較大,此時可使用40%氧化樂果乳油兌水稀釋1000倍左右噴灑蟲害處,每隔一周時間噴灑一次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