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(nèi)容摘要: 羽扇豆俗稱魯冰花,花序挺拔、豐碩,花色艷麗多彩,有白、紅、藍、紫等變化,而且花期長,可用于片植或在帶狀花壇群體配植,同時也是切花生產(chǎn)的好材料。-5月開花,4-7月結果。原產(chǎn)北美,多生長于沙地的溫帶地區(qū)。園藝栽培品種較多。 ”
羽扇豆一年生草本,高可達70厘米。莖基部分枝,掌狀復葉,小葉披針型至倒披針型,葉質厚,總狀花序頂生,花序軸纖細,花梗甚短,萼二唇形,被硬毛,花冠藍色,旗瓣和龍骨瓣具白色斑紋。莢果長圓狀線形,種子卵形,扁平,斑紋,光滑。
3-5月開花,4-7月結果。原產(chǎn)北美,多生長于沙地的溫帶地區(qū)。園藝栽培品種較多。羽扇豆俗稱魯冰花,花序挺拔、豐碩,花色艷麗多彩,有白、紅、藍、紫等變化,而且花期長,可用于片植或在帶狀花壇群體配植,同時也是切花生產(chǎn)的好材料。
形態(tài)特征:一年生草本,高20-70厘米。莖上升或直立,基部分枝,全株被棕色或銹色硬毛。掌狀復葉,小葉5-8枚;葉柄遠長于小葉;托葉鉆形,長達1厘米,下半部與葉柄連生;小葉倒卵形、倒披針形至匙形,長15-70毫米,寬5-15毫米,先端鈍或銳尖,具短尖,基部漸狹,兩面均被硬毛。
總狀花序頂生,較短,長5-12厘米,長不超出復葉,花序軸纖細,下方的花互生,上方的花不規(guī)則輪生,花長10-14毫米;苞片鉆形,長3-4毫米,被毛;花梗甚短,長1-2毫米;萼二唇形,被硬毛,下唇長于上唇,下唇具3深裂片,上唇較淺,果期宿存;
花冠藍色,旗瓣和龍骨瓣具白色斑紋。果序軸增粗,長仍不超出復葉;莢果長圓狀線形,長2.5-5厘米,寬0.8-1.2厘米,密被棕色硬毛,先端具下指的短喙,種子間節(jié)莢狀;有種子3-4粒。種子卵形,扁平,黃色,具棕色或紅色斑紋,光滑。花期3-5月,果期4-7月。
生長習性:羽扇豆,較耐寒(- 5℃以上),喜氣候涼爽,陽光充足的地方,忌炎熱,略耐蔭,需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,主根發(fā)達,須根少,不耐移植。根系發(fā)達,耐旱,最適宜砂性土壤,利用磷酸鹽中難溶性磷的能力也較強。
多雨、易澇地區(qū)和其他植物難以生長的酸性土壤上仍能生長;但石灰性土壤或排水不良常致生長不良??扇淌?0℃的氣溫,但溫度低于-4℃時凍死;夏季酷熱也抑制生長。
羽扇豆的繁殖方式:播種繁殖于秋季進行,在21-30℃高溫下發(fā)芽整齊。羽扇豆生產(chǎn)中多以播種繁殖,春秋播均可,3月春播,但春播后生長期正值夏季,受高溫炎熱影響,可導致部分品種不開花或開花植株比例低、花穗短,觀賞效果差。
自然條件下秋播較春播開花早且長勢好,9-10月中旬播種,花期翌年4-6月。72孔或128孔穴盤點播、覆蓋。育苗土宜疏松均勻、透氣保水,專用育苗土或是草炭土、珍珠巖混合使用為好。種子較大,普通或包衣處理,約40粒/克。
發(fā)芽適溫25℃左右,保證介質濕潤,7-10天種子出土發(fā)芽,發(fā)芽率高。扦插繁殖在春季剪取根莖處萌發(fā)枝條,剪成8-10cm,最好略帶一些根莖,扦插于冷床。夏季炎熱多雨地區(qū),羽扇豆常不能越夏而死亡。
故可作二年生栽培,宜早春栽植于栽培地,株距40cm,早栽早發(fā)棵,開花結籽較早。入夏前結實后地上部分枯萎,秋季再萌發(fā)新株,或于枯萎前采收種子。華北需保護越冬。
羽扇豆的栽培技術
移苗定植:涼爽,陽光充足,忌炎熱,稍耐陰。深根性,少有根瘤。要求土層深厚、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、酸性沙壤土質(pH值5.5),中性及微堿性土壤植株生長不良。羽扇豆苗期30至35天,待真葉完全展開后移苗分栽。羽扇豆根系發(fā)達,移苗時保留原土,以利于緩苗。
在定植以前視長勢情況應進行1至2次的換盆,盆缽的選用最好為高桶盆,以滿足直根性根系的生長需求,確定合理的種植擺放密度。針對秋播種植,越冬時應做相應的防寒措施,溫度宜在5℃以上,避免葉片受凍害,影響前期的營養(yǎng)生長和觀賞效果。
土壤酸堿度的調(diào)節(jié),依據(jù)羽扇豆的生長習性,栽培過程中控制和調(diào)節(jié)栽培基質的酸堿度(pH值)對于羽扇豆正常的生長和開花至關重要。一般情況下較簡便有效的調(diào)節(jié)方法是對栽培基質施用硫磺粉。
由于硫磺在基質中需一定時間的分解(約40天以上)才能起到調(diào)節(jié)作用,因此施用應盡早進行,一般在移苗后2至3片真葉出現(xiàn)時開始,施用量視栽培基質原有酸堿度而定。另外,硫酸亞鐵、硫酸鋁等酸性肥料雖具有短期內(nèi)降低 pH值的效果,但過高的鹽離子濃度會對植物根系造成毒害,生產(chǎn)中要少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