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容摘要: 溪蓀,多年生草本。根狀莖粗壯,斜伸,須根繩索狀,灰白色,有皺縮的橫紋。葉條形,中脈不明顯。花莖光滑,實心,具1-2枚莖生葉;苞片3枚,膜質,綠色,披針形,內包含有2朵花; ”
溪蓀,多年生草本。根狀莖粗壯,斜伸,須根繩索狀,灰白色,有皺縮的橫紋。葉條形,中脈不明顯。花莖光滑,實心,具1-2枚莖生葉;苞片3枚,膜質,綠色,披針形,內包含有2朵花;
花天藍色,直徑6-7厘米;外花被裂片倒卵形,基部有黑褐色的網紋及黃色的斑紋,爪部楔形,內花被裂片直立,狹倒卵形。果實長卵狀圓柱形,有6條明顯的肋,成熟時自頂端向下開裂至1/3處。
花期5-6月,果期7-9月。溪蓀生于沼澤地、濕草地或向陽坡地。產中國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,也產于日本、朝鮮及蘇聯。此花有栽培,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。
形態(tài)特征:溪蓀的花莖高40-50厘米,實心,具1-2枚莖生葉;苞片3,披針形,長約7厘米,綠色,膜質,先端漸尖;花2-3朵,藍色,直徑6-7厘米,花被管長約1厘米,花被片6,2輪排列,外花被片倒卵形,長約5厘米,寬約1厘米。
基部有黑褐色的網紋及黃色斑紋,爪部楔形,無附屬物,內花被裂片3,狹倒卵形,長約4厘米,寬約1.5厘米;雄蕊長約3厘米,花絲白色,具黃色花藥,花柱分枝扁平,花瓣狀,長約3.5厘米,先端裂片三角形,有細齒;子房三棱狀柱形。
生長習性:溪蓀在野生狀態(tài)下生長于灌木林緣,陽坡地、林緣及水邊濕地。種植環(huán)境喜濕潤且排水良好,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或輕黏土,有一定的耐鹽堿能力,在pH值為8.7、含鹽量0.2%的輕度鹽堿土中能正常生長。喜光,也較耐陰,在半陰環(huán)境下也可正常生長。喜溫涼氣候,耐寒性強。
溪蓀的栽培技術
土壤:鳶尾既可以保護地種植,也可以露地種植。任何類型的土壤,只要排水良好、保濕性強并且不板結,都可種植鳶尾。良好的土壤結構對鳶尾的生長很重要,沙壤土栽培效果最好,因為沙壤土的通氣透水性好,非常有利于鳶尾根系的擴展。
為了改善粘質土壤的結構,可在種植前將草木灰、珍珠巖、粗沙等施于土表再深耕混勻;如果土壤的沙性強,滲漏過快,可在種植后的土壤表層撒上稻殼、松針和草炭等覆蓋物來緩解。
消毒:種植鳶尾的土壤最好每年消毒一次,土壤消毒是個非常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,一般采用深翻晾曬或化學消毒的方法。深翻晾曬一般時間為20天左右,化學消毒一般采用百菌清或五氯硝基苯噴灑進行消毒。
種球在種植前也必須消毒,用千分之一的克菌丹或百菌清水溶液浸泡30分鐘即可。種球到貨后應立即進行消毒和種植,如果不能立即種植,則必須儲存在2℃以下且通風良好的冷庫,儲藏不可超過兩個星期,儲藏太久會對以后莖葉的生長不利,同時也增加根冠受青霉菌感染的機會。
種植:種植鳶尾時,要求土溫低于20℃。如果預計栽培期間的平均溫度會超過23℃,則不能種植鳶尾,必須將種植期提前或延后。如果要得到高品質的切花,最好使用大規(guī)格的種球,9/10或10/+。
種植鳶尾種球必須十分小心,特別是根系已經開始生長時,要注意盡量避免損傷根系。種植深度以種球頂部距土表7-10厘米為宜。淺植的球莖容易因土壤干燥而受損并且在生長后期容易發(fā)生倒伏現象。種植密度以每平方米80-100個球莖為宜。
溫度:種植后的土壤溫度很重要,最低溫度為5-8℃,最高溫度20℃,最適溫度為16-18℃。氣溫最低5℃,最高25℃,最適為15℃。
澆水:鳶尾喜水,栽培過程中應保持土壤濕潤,土壤過干,不利于植株生長,一般在非雨季,可每10天左右澆一次透水,雨季可自然降雨,秋末要灌足防凍水。翌年早春要及時澆解凍水,解凍水必須澆足澆透。種植前必須澆一次水,以保證種植期間土壤濕潤,利于快速生根。
種植后再澆一次水,使土壤同種球充分接觸。以后的土壤濕度以保持濕潤為標準,即手握成團,松開不散。澆水最好在早晨進行??諝獾南鄬穸缺3衷?5-80%為好。鳶尾對鹽份敏感,因此,灌溉水的EC值最好不大于0.5ms/cm。
施肥:種植前施基肥不可?。ㄓ袡C肥除外),因為鳶尾對土壤鹽分很敏感,如果種前施肥,會增加土壤中的含鹽量,妨礙鳶尾發(fā)根。可采用后期追肥的方法,但鳶尾對氟比較敏感,如過磷酸鈣和三磷化物是禁用的,可用含氟低的二磷酸鹽。
種植前可施入牛馬糞或烘干雞糞作基肥,基肥施入后應與栽培土壤拌勻,春季栽植成活后,可于初夏追施一次尿素,初秋追施一次磷鉀肥,秋末結合澆凍水再淺施一次牛馬糞,也可直接撒于圃地。
除草:栽植鳶尾的圃地,要提前做好滅草工作。栽植過程中如有雜草應及時人工拔除,盡量不采用化學除草劑來清除雜草。
采收:秋天,當花頂以下3厘米均著色時便可采收。在春夏兩季,花頂展開1厘米時就可切下,花頂指花蕾完全著色的部分。采收時連根拔起,采收后將花朵立即扎成捆,否則盡快放入冷藏室。采收后,首先切掉球根,除去過長的葉尖和影響美觀的黃褐色葉子,然后分級和捆扎。
以5厘米一個等級為宜,捆扎在一束中的鳶尾,最長枝與最短枝最好不超過3厘米,花頂部對齊。采收后立即送入預先調到2℃的冷藏室。秋冬季采收的花莖柔軟易曲,捆扎后應浸入2℃的冷水中并放入2℃的冷藏室至少兩小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