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容摘要: 旋覆花又名金佛花、金佛草等,屬于菊科、旋覆花屬多年生草本,主要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華中及廣西等地。夏、秋二季花開時采收,除去雜質,陰干或曬干。生用或蜜炙用。 ”
旋覆花又名金佛花、金佛草等,屬于菊科、旋覆花屬多年生草本,主要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華中及廣西等地。夏、秋二季花開時采收,除去雜質,陰干或曬干。生用或蜜炙用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:“主結氣脅下滿,驚悸。除水,去五臟間寒熱,補中,下氣?!爆F代研究,旋覆花對免疫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,其化學成分天人菊內酯有抗癌作用。其根及莖葉或地上部分亦可入藥,治刀傷、疔毒,煎服可平喘鎮(zhèn)咳。旋覆花是黃花,黃蕊,非常好看,花期7~10月,果期8~11月。
形態(tài)特征:旋覆花為多年生草本,根狀莖短,橫走或斜升,有多少粗壯的須根。莖單生,有時2-3個簇生,直立,高30-70厘米,有時基部具不定根,基部徑3-10毫米,有細溝,被長伏毛,或下部有時脫毛,上部有上升或開展的分枝,全部有葉;節(jié)間長2-4厘米。
葉互生,橢圓形、橢圓狀披針形或窄長橢圓形。頭狀花序少數或多數,頂生,呈傘房狀排列。瘦果長橢圓形,被白色硬毛,冠毛白色。基部葉常較小,在花期枯萎;中部葉長圓形,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,長4-13厘米,寬1.5-3.5稀4厘米。
基部多少狹窄,常有圓形半抱莖的小耳,無柄,頂端稍尖或漸尖,邊緣有小尖頭狀疏齒或全緣,上面有疏毛或近無毛,下面有疏伏毛和腺點;中脈和側脈有較密的長毛;上部葉漸狹小,線狀披針形。頭狀花序徑3-4厘米,多數或少數排列成疏散的傘房花序;花序梗細長。
總苞半球形,徑13-17毫米,長7-8毫米;總苞片約6層,線狀披針形,近等長,但最外層常葉質而較長;外層基部革質,上部葉質,背面有伏毛或近無毛,有緣毛;內層除綠色中脈外干膜質,漸尖,有腺點和緣毛。
舌狀花黃色,較總苞長2-2.5倍;舌片線形,長10-13毫米;管狀花花冠長約5毫米,有三角披針形裂片;冠毛1層,白色有20余個微糙毛,與管狀花近等長。瘦果長1-1.2毫米,圓柱形,有10條溝,頂端截形,被疏短毛。
生長習性:旋覆花喜溫暖、濕潤氣候,以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培為宜;重黏土及過于干燥地不宜栽培,忌連作;適應性強,耐熱、耐寒,不耐旱,生長快、自繁能力強、耐瘠薄。生長于海拔150-2400米的山坡路旁、濕潤草地、河岸和田埂上。
旋覆花的作用用途
化痰止咳:旋覆花入藥以后能入肺經,它能消除肺部和氣管中的炎癥,而且能讓,氣管擴張,可以加快身體內痰液排出,它對人類的咳嗽痰多有十分出色的治療作用。另外三幅畫還能祛風散寒,人們因風寒感冒引發(fā)咳嗽,痰多時及時服用懸浮滑,也能起到明顯治療作用。
活血止痛:活血止痛也是旋覆花的重要功效,它能疏通經絡加快氣血循環(huán),對人們因氣血不暢引起的關節(jié)疼痛和肢體麻木以及四肢無力等癥狀,都有明顯預防和治療作用,另外人們出現胸肋脹痛時,也可以使用旋覆花來治療,治療效果十分出色。
清腸排毒:旋覆花中含有一些天然芳香類物質和揮發(fā)油,它們對人類腸道有溫和刺激作用,而且它含有的水分和膠質被人體吸收以后,還能軟化腸道中干燥的大便,,能加快身體內大便生成和排出,能起到清腸排毒的重要作用,平時它最適合那些大便干燥和經常便秘的人群服用。
旋覆花的藥用價值
腹脹腹痛:旋覆花能理氣止痛,它是臨床上治療人類腹脹腹痛的常用藥,平時治療時需要準備旋覆花15克,鯉魚一條,把鯉魚宰殺內臟清理干凈,再把準備好的旋覆花塞入到漁肚中,然后把魚入鍋煎制以后服用,每天服用一次即連用三天就可以。
治療乳癰:旋覆花是治療乳癰的常用藥,平時人們需要時可以取旋覆花二錢,蒲公英二錢以及甘草八分和白芷一錢,再加入青皮一錢,把它們洗凈以后一起入鍋,加清水煎制,煎好以后取出藥液服用,余下的藥渣可以直接外敷,能讓乳癰引起的腫痛很快消退。
旋覆花的禁忌
旋覆花在服用時有一些禁忌,特別是那些患有陰虛咳嗽,和風熱咳嗽,以及身體虛弱的人群,都禁止服用旋覆花,不然會對這些人的身體健康不利,另外旋覆花在服用時還禁止過量服用,不然會導致人體出現一些中毒癥狀,會讓他們出現惡心嘔吐和胃部不適。
旋覆花表面有一層細小的絨毛,平時人們在服用它時,僅只把這些絨毛服用,所以在煎煮旋覆花時,應該用布包把它包好,禁止絨毛進入到藥液中,不然這些絨毛被人體吸收以后,容易導致胃部不適,而且會引發(fā)惡心嘔吐等多種不良癥狀。另外旋覆花還是一種性質偏溫散的中藥材,那些肺熱痰黃有燥熱干咳的人群都不能服用旋覆花。